专题首页 > 首页 >> 学习心得 >> 正文

毛泽东选择马克思主义——马克思主义学院邵勇

发布时间:2019-09-23      点击数:

“东方红,太阳升,中国出了个毛泽东。”在中国人民心中,毛泽东就像东方升起的太阳,照亮了赤县神州的漫漫长夜,温暖了苦难民众的人心。作为一代伟人,毛泽东并非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,他也有过长时间的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经历。正是在各种思潮的反复比较中,毛泽东才最终自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,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路先锋和最杰出的代表,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!

毛泽东从8岁开始读书,起初接受的是比较正规的传统文化教育,但13岁到15岁辍学在家这段时间,他开始接触新知识、新思想,并如饥似渴地阅读其中。关于第一次接触新思想,毛泽东记忆犹新的是《盛世危言》这本书。后来他在回答斯诺采访时,曾两次谈及此书对他的影响。他说:“我读了一本叫作《盛世危言》的书,我当时非常喜欢读这本书。作者是老的改良主义者,认为中国之所以弱,在于缺乏西洋的装备——铁路、电话、电报、轮船,所以想把这些东西引进中国。”“我读了以后,……开始认识到,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。”并激起毛泽东继续求学的愿望。

1911年春,毛泽东进入省城长沙读书。当时,全国正处于辛亥革命的前夜,各种新思潮风起云涌。年轻的毛泽东心潮澎湃,公开张贴支持辛亥革命的政论文章,倡议孙中山回国当总统,康有为当国务院总理,梁启超当外交部长。毛泽东后来说,这是他“第一次发表政见,思想还有些糊涂”,他只是主张民主共和,对康、梁维新派与孙中山革命派之间的区别还不是很清楚。为了表达反对封建专制,毛泽东还剪掉辫子,参加新军,自觉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。但辛亥革命的结果让他很失望,他目睹神州大地依然饱受列强蹂躏,军阀、官僚、政客、土豪劣绅依然横行霸道;穷苦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,遭受着无尽地苦难,心忧天下的毛泽东,一刻也无法安宁,他常思索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,希望寻找一条新道路,改变社会现实,解除人民痛苦。

这一时期,毛泽东开始接触到无政府主义思想等改良思潮。他在当兵时,就“第一次看到‘社会主义’这一新名词”,读了“江亢虎写的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的小册子,对社会主义问题产生浓厚兴趣”,并写信与同学热烈讨论。1913年春,毛泽东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。在其后的5年里,毛泽东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,讨论各种思潮,讨论时事政治,热衷伦理学。正是在湖南一师期间,他的政治思想开始形成,无政府主义、工读主义、新村主义、互助论、体育救国、改造伦理学等各种改良主张都对毛泽东产生过广泛的影响。对于这一时期的心路历程,正如他自己所说:“是自由主义、民主改良主义、空想社会主义等观念的大杂烩。我对‘十九世纪的民主’、乌托邦主义和旧式的自由主义,抱有一些模糊的热情,但是我是明确地反对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的。”

1918年 4月,毛泽东和萧子升等人成立新民学会,以“革新学术,砥砺品行,改良人心风俗”为宗旨。他和蔡和森等人还到岳麓山下进行过短暂的“新村”实验。这都说明,此时的毛泽东还未完全摆脱唯心主义、改良主义思想影响,仍然希望温和的改良道路达到改造社会的目。

1918年8月,毛泽东来到北京,受李大钊影响,开始了解苏俄十月革命的情况,还到天安门广场亲耳聆听了李大钊《庶民的胜利》的演说,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日渐浓厚。1919年冬,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。经过五四运动洗礼,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已经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,毛泽东也深受影响,他曾说:“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,读了许多俄国情况的书。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。”而湖南自治运动的失败也让毛泽东认识到了“政治改良一途,可谓绝无希望。吾人惟有不理一切,另辟道路。”1921年元旦,在新民学会新年大会上,毛泽东将学会的宗旨定为以布尔什维主义改造世界与中国。至此,毛泽东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,完成了由激进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。

Copyright @ 2019 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     All Rights Reserved.